We Are “F.O.B.ulous!”──淺談北美教會 1.5 代事工 (王亞辰牧師)

刊登于傳揚福音雜誌11月號 2010

http://www.efccc.org/ArticleDetail.aspx?DocID=3353

北美華人教會中有兩種年輕人: ABC(American Born Chinese):美國出生的華人,和OBC(Overseas Born Chinese):海外出生的華人,亦即是新移民和小留學生。若說這一代的年輕人是迷失的世代,那麼身處異鄉的1.5代北美年輕人也許是最錯亂、最迷惘的一群。但是這群自覺被人遺忘的新移民和小留學生,在上帝的眼中卻是轉化這個時代的秘密武器。此篇文章將從牧養中的了解、接納、餵養和引領,來思想有關1.5代新移民和小留學生的事工。

了解OBC

自下飛機起,1.5代的OBC年輕人身上就被貼上「FOB(Fresh Off the Boat)」的標籤。FOB是夏威夷原住民用來稱剛下船的白人,現在則被美國人用來稱呼新移民或留學生,簡稱「FOB」。這個稱呼並不是個稱讚,而是代表了文化上的落伍、語言上的落後和地位上的落差。當一個人被稱為FOB時,容易被認定為次等公民、弱勢團體和文化怪物。其實這是一個不公平、沒有仁慈的嘲諷。令人歎息的是,所有華語新移民或留學生幾乎無一倖免地,都對號入座地接受這個稱號。這個稱號會帶來以下的幾種自卑感:(1)語言的陰影:「我有口音,而且很丟臉。」許多人在美國十多年,英文程度甚至高過當地人,卻總是自我調侃英語有瑕疵。事實上OBC需要知道語言的重點並不在於口音、字彙,而在於溝通。(2)羨慕主流:許多留學生常常聚在一起批評ABC或是美國人,回亞洲時卻頻裝ABC,這道出了OBC心中面對主流時的羨慕、自卑和感嘆。(3)主流社會恐懼症:半路出來念書,導致在學生時代無法打入主流文化,心中因此自下定論絕不可能成為主流的一員。其實現在是華人抬頭的時代,機會是站在華人這一邊,這種錯誤的態度使許多OBC故步自封、畫地自限。(4)此處非我家:北美華人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時,常會以「反正以後不會待在美國」來自我安慰。這種潛在的逃避思想,導致許多人失去努力的動力,逃避現實,更錯過許多眼前的機會。諷刺的是,許多口說要回國的北美華人,最後發現亞洲也不太像自己的家了。許多OBC的年輕人以這種想法為生活的動力,導致生活消極、悲觀,也無法有長遠的打算和人生規劃。

主耶穌的服事中充滿了接納與了解。當祂接納了撒瑪利亞的婦人,了解她的軟弱時,牧養很自然的發生,生命也開始轉變。教會願意深入了解OBC將是 1.5代事工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。

接納OBC

沒有接納,就不會有改變生命的事奉。華人教會非常重視ABC的事工,因為ABC在年齡、語言和文化上和華語教會領袖有明顯不同,所以有接納的心理準備。但是當面對OBC時,因為語言和背景相同,反而容易忽略。許多教會把ABC和OBC擺在一起,並視為理所當然,其原因是:「OBC在學校需要說英文,以後也要進入美國社會;若現在不能與ABC相處,那麼以後豈有生存能力?再說,我們也是這樣混出來的。」此說法似乎有其道理,可是從牧養的角度來看卻是無情且毫不負責任的。試問,若是為了幫助OBC進入主流,那麼為甚麼成人們不也以身作則,加入美國或亞裔社群的教會呢?華人教會就是為接納和服事有需要的華人家庭而開始,OBC也同樣需要被接納與服事。其實教會在看待年輕人的事工,常常是以效率的角度思考:ABC人數多,ABC的家長也多是教會成員,所以心思自然多放在其中;而OBC本身人數較少,並且許多的父母不在北美居住,或者多是新會友,較沒有發聲的管道,所以教會較不容易看見其需要。求神賜下憐憫的心,讓教會領袖們能夠在百忙之中,看到OBC事工的重要性,以致服事到弟兄中最小的那一位。其實OBC和ABC的需要很不一樣,因此OBC與ABC 的事工絕對不能一語帶過,混為一談。這並不代表OBC和ABC絕對要分開,重點是,教會需要了解並接納OBC這個族群,並且更進一步的讓他們感覺到被了解和被接納。

餵養OBC

當感覺到被了解與接納之後,餵養就不難了。其實OBC是很需要餵養的。許多的OBC是在不健全的家庭架構下長大的。有的是單親家庭,有的是雙親在亞洲,有的則是與雙親同住,卻被家長不切實際地寄望孩子活出他們的美國夢,但卻又驚嚇於孩子不斷的在「變壞」(其實是變得美國化)。因此許多OBC是在破碎、父愛缺席、否定和混亂的環境下成長的。OBC最需要的,其實就是一個家。家裡有什麼呢?有父親的身影,有母親的溫暖,有兄弟姊妹的陪伴。實際一點來說,父親的身影就是定期、不間斷的出席,並適時的鼓勵、肯定、督促和引領。母親的溫暖,最直接的,就是一頓香噴噴的晚餐、一通慰問的電話、專注的聆聽和疼愛的擁抱。兄弟姊妹的陪伴,則是製造出一個互相瞭解、幫助和彼此接納的環境。各個教會的組成都不一樣,有的教會ABC較多,有的以OBC為主,有的則是跨文化的年輕會眾,只要在這事工中有健全的「父母親」和「兄弟姊妹」的角色,那麼這個事工就是在對的方向了。因此,在餵養上,最重要的其實是要找到對OBC有負擔的同工,並且引導他們來成為OBC的屬靈家長。

引領 OBC

教會是否看見上帝正在對OBC發出一個影響國際性的偉大呼召?因著美國的強盛和中國的興起,以致各個領域都需要熟悉中西文化、有跨文化經驗、又有世界眼光的人才。OBC,美國人眼中的FOB,毫無疑問地,是最有資格的人選。其實在這個跨國際的互動如此普遍的時代,天天有人出差工作,所以其實人人都是面對不同人種、語言、文化的FOB。而OBC正是跨文化關係的先驅和佼佼者呢!因此,當教會在引領OBC的年輕人時,別用可憐的眼光看他們,反而要讓他們看見在他們從小經歷遠渡重洋的背後,蘊藏著神極偉大的心意!

「所以你們要去,使萬民作我的門徒,奉父子聖靈的名,給他們施洗。」

我深信OBC是神在大使命中的秘密精兵,因為他們對「去」與「萬民」感受特別深。教會要鼓勵OBC的年輕人胸懷萬民,不只是服事華人而已,因為耶穌說的很清楚,是萬民,是各國各族的人!當OBC有健康的自我形象,健全的職場裝備和健壯的屬靈生命時,我們將看見一個個貴重的器皿被放在國際性的地位,帶下國際性的影響力。去,使萬民作主的門徒,是OBC的年輕人需要全然相信並遵行的一個呼召與命定。

結語

有句話妙語絕倫相當的棒:「We Are F.O.B.ulous!」其實聖經中FOB的蹤跡處處可循:從亞伯拉罕、約瑟、但以理,到新約中的彼得、保羅等。事實上,當耶穌基督從天國來到世界時,祂可是位不折不扣的FOB呢!盼望教會透過1.5代年輕人的事工,了解、接納、餵養和引導他們,使他們 FOB in a fabulous way。我們將看見一群活出大使命,影響時代的秘密武器被復興起來。Yes, WE ARE F.O.B.ulous!(作者十六歲從台灣移民來美國,加入生命河靈糧堂,聖荷西州大畢業後進入Western神學院就讀。目前擔任生命河靈糧堂飛揚牧區區牧,並在主日崇拜帶領敬拜,創作 「美好清晨」、「主啊我們也要」、「願你榮耀遍及全地」等曲。)